一、為什么“張力”決定了印刷的成敗
在絲網印刷、SMT鋼網印刷、紡織印花乃至光伏電池片印刷中,網版(或鋼網)是圖文轉移的“模具”。網版張力過低,會導致:
1.網面與承印物分離遲緩,出現“毛刺”、“擴線”;
2.刮板壓力被迫加大,造成乳膠膜磨損加速;
3.套色時重復定位精度下降,產生重影。
張力過高則會使:
1.網紗纖維疲勞,彈性提前衰減,壽命縮短30%–50%;
2.鋼網出現微裂紋,導致焊膏滲漏;
3.印刷時“回彈”過度,產生“拉尖”、“缺墨”。
瑞士TETKO實驗室數據表明,當張力波動>±1 N/cm時,焊膏厚度CPK值從1.67驟降至1.33,直通率下降8–12%。因此,張力儀不僅是“測量工具”,更是印刷質量的“隱形標尺”。
二、
網版張力儀的工作原理
目前市售儀器90%以上采用“機械位移–彈簧平衡”方案,核心結構包括:
1.三(或四)點定位壓腳:壓腳直徑通常Φ12 mm,呈等邊三角形分布,邊長120 mm,可消除網紗波紋造成的虛假應力;
2.彈簧–齒條副:中間測量頭對網布施加8 N恒定壓力,使其局部下沉0.5–1.2 mm;
3.齒輪–指針機構:位移量通過齒條帶動齒輪,放大120倍后驅動表盤,直接讀出N/cm數值。
三、分類與量程選擇
1.指針式:無需電池,抗震性好,適合車間巡回抽檢;量程一般7–50 N/cm,分辨率1 N/cm。
2.數顯式:可切換N/cm、kg/cm、mmHg,帶峰值保持、數據存儲,適合IQC、實驗室做MSA分析;量程擴展至7–80 N/cm,分辨率0.1 N/cm。
3.自動記錄式:內置SD卡或藍牙,每秒采樣10次,可導出Excel,用于CP/CPK計算,適合SMT、光伏產線。
選型原則:
1.量程80%法則——日常最大張力應落在儀器的20–80%區間,既保證線性度,又避免過載損壞彈簧;
2.網紗材質——聚酯單絲(PET)常規30–40 N/cm,不銹鋼絲網35–50 N/cm,鎳電鑄鋼網40–60 N/cm,需選量程上限≥60 N/cm的型號;
3.精度等級——普通絲印±2 N/cm即可;封裝印刷(BGA、0201)建議±0.5 N/cm;光伏電池片正銀網版要求±0.2 N/cm,必須選數字式并帶校準證書。
四、校準與測量技巧
1.兩點校準法:0 N/cm(懸空)+標準砝碼80%量程,例如50 N/cm儀器用40 N/cm標準梁,誤差≤±1格即可通過。
2.五點修正:用戶可在20、30、40、50、60 N/cm做擬合曲線,儀器自動寫入EEPROM,線性度可提升至±0.3%。
3.測量姿勢:壓腳與網紗經線成45°,避開接縫5 cm以上;同一網版測9點(3×3),剔除最大值+最小值后取平均;
4.環境要求:溫度23±2℃,濕度50–70%RH,PET網紗吸濕膨脹系數0.02 N/cm/%RH,濕度每升高10%,張力下降約0.2 N/cm,需在報告中注明環境條件。
五、典型應用場景
1.SMT鋼網管理
一條年產120萬片的手機主板線,每日印刷6000次。鋼網張力從出廠45 N/cm降至38 N/cm時,焊膏平均厚度由125μm降至110μm,立碑缺陷率由300 ppm升至900 ppm。通過每日張力儀篩查,設定39 N/cm為更換閾值,可將報廢率拉回350 ppm,年節省鋼網費用18萬元。
2.光伏硅片正銀網版
正銀線寬已縮至18μm,張力不均會導致柵線“腰縮”,電阻升高0.2Ω。使用0.1級數字張力儀后,把CPK由1.2提升到1.67,銀漿單耗下降3%,一條600 MW產線年省銀漿成本約210萬元。
3.紡織品熱轉移印花
轉移紙與滌綸布貼合需0.08 MPa壓力,若網版張力差異>2 N/cm,色彩ΔE>1.2。廠家在機臺旁掛指針式張力儀,每500張抽檢一次,將ΔE穩定在0.8以內,返工率從5%降至1.2%。
六、維護與故障排查
1.壓腳磨損:使用>5000次后,壓腳邊緣會出現R0.2 mm圓角,導致讀數偏低1–2 N/cm,可用1000#砂紙打磨后重新標定;
2.指針漂移:指針式儀器跌落或受強震后,游絲變形,出現“卡針”,需拆開重新校零;
3.數顯亂跳:多為電池電壓<2.4 V或應變片焊點虛焊,更換CR2032或回廠補焊即可;
4.彈簧疲勞:量程上限頻繁使用,彈性系數下降,表現為滿量程點偏低,需返廠更換專用合金彈簧,并重新刻盤。
七、市場主流品牌速覽
中端:國產致佳ZJIA-80、蘭泰HT-6510N——帶USB/藍牙,精度±1%,售價800–1500元;
經濟:弘尼、滬工指針式——滿足常規絲印,售價200–400元,性價比高。
采購時除價格外,應索要第三方校準證書,并確認售后周期:機型≤7個工作日,國產主流≤15個工作日。
八、未來趨勢
1.在線非接觸測量:德國Koenen公司試驗用激光多普勒掃描網面振動頻率,通過“弦振動”公式反算張力,實現印刷機內100%全檢,精度±0.3 N/cm,預計2026年商用。
2.AI預測壽命:把每日張力衰減、溫度、濕度、刮板次數輸入云端,算法預測鋼網剩余壽命,提前3天推送更換提醒,目標是把“事后返工”變為“事前維護”。
3.綠色校準:取消標準砝碼梁,采用電磁力-光柵位移閉環裝置,減少金屬耗材90%,校準時間由30 min縮短至5 min,更適合小批量多品種柔性制造。
結語
網版張力儀看似只是“一塊表”,實則是連接材料、工藝與數字化的橋梁。正確選型、規范校準、日常維護,可以把一張網版的壽命延長20%,把一次印刷的缺陷率拉低一位數。